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首页新闻栏目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声乐大课堂“在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成功举行

“声乐大课堂”在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成功举行

10月10日下午,由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群众文化学会主办,湖南省群众文化学会声乐专业委员会、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湘西自治州音乐家协会共同承办的第九十五期"声乐大课堂"公益讲座,在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一楼音乐厅开讲。

本期讲座特邀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声乐家协会执行主席余惠承老师,讲座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研究》。

讲座伊始,余惠承教授从个人声乐学习经历出发,分享了宝贵的艺术实践心得与小技巧。她特别指出歌唱的三个关键前提:正确吸气的方法、歌唱腔体"吸、后、上、抛"的运用,以及声乐舞台的肢体表现,并进行了现场示范。在授课环节中,我院师生分别演唱了《甘巴拉》《青玉案·元夕》《莫尼山》《蝶恋花》等经典曲目。余教授针对每位学员的演唱,结合学员自身特点,在意境传达、文本处理、发声技巧和咬字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指导,系统阐释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特质与演唱精髓。现场气氛热烈,观众在实例解析中深化了对声乐艺术的理解。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肖笛院长全程参与活动后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邀请到余惠承教授莅临我校开展本次公益讲座,对湖南省文化馆、省群众文化学会及各承办单位表示感谢。'声乐大课堂'作为我省群众文化示范性品牌项目,九十五期以来始终坚持专业性与普及性并重,为声乐爱好者搭建了宝贵的学习平台。",并特别强调:"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将余教授传授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艺术实践,在声乐道路上不断精进。"她还鼓励同学们在互动环节大胆展示、积极交流,充分吸收前沿的声乐理念与演唱技巧。

余惠承教授主讲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研究”专题讲座已圆满落幕。这场讲座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教授不仅以严谨视角梳理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特质,更系统拆解了演唱核心。从意境传达、声腔处理与文本解读的关联,到结合案例剖析咬字、气息等实用技巧,为同学们搭建了“理论到实践”的清晰桥梁。

一审/傅越

二审/张元元

三审/郑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