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首页新闻栏目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采风团来我院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采风团来我院开展交流活动

(通讯员:程景华) 8月31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系主任刘青教授率师生采风团一行20人来学院开展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围绕“湘西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展开,旨在推动湘西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

学院对此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郑昭信、副院长乐之乐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并邀请校内土家族与苗族文化研究专家、湘西州部分县音协主席及非遗传承人出席。

座谈会伊始,郑昭信书记在欢迎辞中高度赞扬了中国音乐学院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卓越贡献,并期待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建立长效的合作交流机制。乐之乐副院长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规模与特色优势,重点分享了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及民族文化传承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刘青教授首先对学院在这次采风工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随后详细介绍了本次采风活动的目的与计划,并期待未来与我院加强交流合作。

随后,专家和学者展开交流:人文学院瞿州莲

教授从历史学视角剖析了苗疆疆域与“边墙”历史,引导采风团关注苗歌、苗鼓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寄语师生们“用音乐将苗族文化带向世界”。陈廷亮教授聚焦土家族音乐,通过对梯玛神歌、摆手歌的生动讲演,阐释了其文化功能与艺术价值,并对民族音乐创作实践提出见解。吴华强副教授解析了苗族服饰、语言与民歌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苗族文化“歌舞乐一体”的共生特性。并详细阐述了东、西部苗歌的差异化发展,东部苗歌的汉苗双语演唱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例证。李开沛教授强调了湘西乐舞不可分割的融合性,指出苗族鼓舞与傩舞显著的仪式性特征,建议采风团队在田野调查中重点观察“乐”与“舞”的互动关系。

交流过后,一场苗族非遗展演将活动推向高潮。苗歌传承人秧云群(2025届硕士研究生)精彩演绎了苗族古歌、接龙仪式歌、水田腔、麻栗场高腔等不同种风格的苗歌,全面展现了湘西不同聚居地(花垣、保靖、凤凰、吉首等)的音乐风貌。音乐舞蹈学院舞蹈教师洪雪飞副教授与非遗传承人龙梅翠、彭博带来迎宾鼓、猴儿鼓及新创编鼓舞展示。这场短暂的视听盛宴为采风团提供了鲜活的艺术样本,为其对湘西苗族乐舞文化建立了直观而深刻的“初印象”。

活动最后,双方领导与师生合影留念,为此次富有成果的交流活动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