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沛学历:研究生学位:文学学士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舞蹈学职称:教授职务(含社会兼职):音乐舞蹈学院原院长,舞蹈学省级一流专业负责人、湖南省音乐与戏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舞蹈领域专家、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3年度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艺术人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第四届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吉首大学西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研创中心主任、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湘西州土家族文化研究会会长。主要学术(导师)方向:舞蹈编导、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研究
学术(含创作与表演)成果
一、主持或参研的主要课题1.主持完成教育部:《土家族舞蹈的文化人类学研究》2.主持完成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研究》3.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土家族表演艺术遗产的创造性转化研究》等省级课题多项4.参与完成重大横向课题“永顺老司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基础研究”(负责“老司城表演艺术”部分)5.参与完成重大横向课题“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基础研究”(负责“凤凰民族表演艺术”部分)6.参与完成国家级“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二、代表性著作、论文(1)著作1.主编:《土家族打溜子传统曲牌精选》(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2.独著:《神秘湘西一湘西自治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一土家族摆手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3.合著(排名第一):《凤凰民族文化研究(下)》(民族出版社,2019)4.合著:《中国土家族梯玛歌研究》(梯玛歌仪式舞蹈)(民族出版社,2018)5.合著:《文化的视界》(未来出版社,2010)6.合著:《土家文化的圣殿--永顺老司城历史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14)(2)代表性论文或研究报告1.土家族打溜子的传承与变迁研究(论文,中国音乐,2010)2.土家族传统舞蹈文化精神探析(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土家族传统舞蹈保护研究(论文,新疆社会科学,2012)4.酉水流域音乐舞蹈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5.关于土家族舞蹈的文化人类学解析(论文,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研究(论文,中华文化论坛,2012)7.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土家族传统舞蹈发展研究(论文,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8.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研究报告,收录于宋俊华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三、教学成果奖1.主持完成的“民族地区高校音乐舞蹈类专业特色课程建设与‘四得’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2.参与完成的的“挖掘本土素材,吸收现代艺术教育成果,走出一条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新途径”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3.主持完成的“民族地区高校音乐舞蹈类专业特色教材建设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4.主持完成的“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艺术硕士 ‘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5.主持完成的“民族地区高校音乐舞蹈类专业‘合作—协同—融合’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年)四、科研成果奖1.撰写的《普通高校舞蹈类专业办学的困惑与对策研究》等4篇论文参加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比获教育部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参与的“土家族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于2010年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二)。3.指导学生撰写的学位论文多次荣获省、校级优秀硕士论文。五、创作或指导学生创作获奖1.组织并参与编创的土家族男子群舞《长河印迹》获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省级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2012年)。2.组织并参与编创的苗族女子群舞《远山红烛》获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省级一等奖(2014年)。3.指导学生创作的舞蹈学位专场作品多次入选“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优秀毕业成果展演”或舞蹈领域培养院校优秀作品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