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之乐个人简介
乐之乐,女,瑶族,党员,湖南永州人,博士,教授,硕士导师。现为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国家特色专业学科核心成员,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学科带头人,吉首大学俊彦学者。近年来,担任湖南省吉首市政协委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湘西自治州音协会员等社会职务。
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和教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参编教材3部,在《中国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吉首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等刊物上进行发表学术论文17篇。
曾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录制多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艺术特征的旅游宣传歌曲,如《醉德夯》《这就是我的家》《神秘的湘西》《翠翠》等,助力民族文化的传播于推广。多次代表参加国内外各种比赛及活动,2010年,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进行文化交流,受到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当地著名的“华星报”头版头条曾做专题报道。2018年,受邀参加亚太卫视主办的“2018中国少数民族歌舞大联欢”展演活动,获得“优秀演员”荣誉称号。教授的学生,在省内外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曾多次被湖南卫视、湘西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专题采访和报道,多次被学校和湖南省评为青年骨干教师、民族团结进步个人,最美女教师。2015年,被湖南芒果卫视评为最美西部女教师。
一、学习经历
1999.9-2003.6 在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读音乐学(声乐方向)本科,获得学士学位;
2004.9-2007.6 在中国音乐学院读声乐表演专业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
2014.9-2018.6 在中国音乐学院读音乐学专业(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向)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
二、获奖情况
2000年荣获全国推新人十佳歌手奖;
2004年荣获第九届青年歌手大赛湘西赛区金奖,湖南赛区二等奖,并代表湖南赛区进京参赛;
2008年荣获首届中国九嶷山民歌节民歌比赛荣获金奖;
2012年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在我心中”歌咏比赛一等奖;
2014年荣获湖南省首届普通高等院校音乐舞蹈本科专业学生技能比赛“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
2015年演唱的作品《湘西是我家》荣获湖南省第三届金旋律歌曲征集评选二等奖;
2016年撰写的论文被评为湖南省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2017年被评为大汉奖教基金优秀教师;
2018年被评为校级最美女教师;
2018年荣获“中国少数民族歌舞大联欢”展演优秀演员荣誉称号;
2018年被评为吉首大学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2019年荣获吉首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
2019年荣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
2019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020年荣获民族院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六);
2020年被评为唐韵嘉华国际艺术节“最美接班人”声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三、科研情况
(一)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桑植民歌数字化收集与整理研究,(项目编号:16ED185),结项,鉴定结果:良好;
2、国家民委项目:湘西苗族“还傩愿”仪式中的社会性别研究,(项目编号:2015-GM-144),结项;
3、国家民委基地项目:民族民间音乐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武陵山区民歌为例(项目编号:2019-GMG-021),在研;
4、湖南省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桑植民歌歌词的“共生互补”文化现象研究(项目编号: 15YBX045),结项;
5、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民歌的文化生态及“活态”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3YBA028),结项;
6、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桑植民歌研究,(项目编号:16B214),结项;
7、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国家在场视域下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 (项目编号:19B466),在研;
8、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湘西苗族民歌的形态特征及其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4C0945),结项;
9、湖南民委研究项目:桑植民歌的文化生态及活态保护研究,(项目编号:HNMY-2016-037),结项;
10、湖南省民委民族宗教与文化研究基地委托项目:声音景观视角下的“还傩愿”仪式研究,(项目编号:18JDWT03),结项;
11、湖南民委研究项目: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民歌研究(项目编号:HNMY2014-015),结项;
12、武陵山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进校园研究,(项目编号:16JDZB032),结项;
13、湖南省民委委托横向项目:桑植民歌的文化融合现象研究,结项;
14、吉首大学博士返校项目:桑植民歌研究,结项;
15、吉首大学博士返校项目:桑植民歌与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研究,结项
16、吉首大学校级项目:桑植民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及传承(项目编号:10JD045),结项。
(二)参与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明清以来苗族东部方言区民歌搜集与整理研究(项目编号:18BD063,在研)排名第三;
2、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文化生态视野下湘西苗族宗教仪式歌研究(项目编号:17A178,在研)排名第四;
3、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4YBB040),排名第二,在研;
4、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土家族梯玛说唱研究(项目编号:14YBA313),排名第四,在研;
5、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桑植民歌英译研究(项目编号:XSP18YBZ139,结项),排名第五;
6、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3CWYJ17),排名第三,在研;
7、湖南省教育厅项目:中国古代诗词吟唱与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2C0315),排名第五,结项;
8、湖南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项目:声乐理论体系中艺术语言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YJ2019GB10,在研),排名第五。
(三)鉴定获奖
湖南民族研究项目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民歌研究(项目编号:HNMY2014-015),经评审鉴定为省级三等奖。
三、发表论文情况
1、桑植民歌的音乐文化融合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社科版),2019(5),独著,国家级,CSSCI;
2、桑植民歌的分类研究,中国音乐,2019(2),独著,国家级,CSSCI;
3、辰河高腔中的人声帮腔和唢呐送腔研究,中国音乐,2013(4),独著,国家级,CSSCI;
4、仪式中的社会性别建构——以湘西苗族“还傩愿”为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独著,国家级,CSSCI;
5、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民俗学思考——以湘西苗族民歌为例.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5),独著,国家级,CSSCI;
6、数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黄河之声,2019(19),独著,省级;
7、民族地区高校音乐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为例,当代音乐,2019(9),独著,省级;
8、桑植民歌歌词的“共生互补”文化现象研究,怀化学院学报,2019(7),独著,省级;
9、桑植民歌的生成背景,怀化学院学报,2019(6),独著,省级;
10、城市化进程中民间音乐的保护策略研究,艺术探索,2019(6),独著,省级;
11、“三女”傩戏与社会性别研究,文史博览(理论),2016(3),独著,省级;
12、民族高校引本土音乐进课堂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 民族论坛,2016(2),独著,省级;
13、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探讨,文史博览(理论),2016(2),独著,省级;
14、桑植白族仗鼓舞研究.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5),第一,省级;
15、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特征及保护策略研究,民族论坛,2015(5),独著,省级;
16、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民歌研究,文史博览(理论版),2014(11),独著,省级;
17、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民歌“活态”保护研究,湖南人文科技大学学报,2014(5),独著,省级;
18、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分析,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1),独著,省级。
四、著作撰写情况
1、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桑植民歌研究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9.12,独著;
2、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19.04,独著;
3、声乐艺术多维探究与教学实践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2,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