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本科教育>>精品课程>>正文

《声乐》省级精品课程简介

《声乐》省级精品课程简介

从中国音乐的历史来看,尽管史记及一些音乐史书上记载了音乐类的人声弹唱、说唱、吟唱等,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音乐专家、歌唱家为歌唱心得著书立说或理性的为人声分类而作歌曲。在歌唱、吟诵及戏曲用人声传递的领地里,我国一直沿用师徒口对口传唱,至八十年代初传承下来的曲目就不可能繁茂。八十年代中期至今,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繁荣,使得各科领域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声乐艺术蓬勃发展。声乐作为音乐的一个支系更是得以加强和拓展,国内几所国立音乐学院和普通高校的音乐学专业已为国内外选送了许多优秀的歌唱人才。声乐研究专家人才辈出,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歌剧作品、声乐套曲和民族声乐作品,而且成就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歌唱家。这门学科近二十年以来,在国内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校音乐学专业1984的创办初期,当时的音乐科仅有一个音乐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在这一时期,当时的声乐课属于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基础课程,基本沿袭音乐学院教学模式,采用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方式.1996年,音乐学专业升格为本科,声乐课也由原来的教育基础课程提升为专业课.特别是随着国内高校的扩招形势的发展,声乐课作为专业课程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个规模教学和精英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2005年,音乐学专业被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艺术院系中唯一的重点专业,声乐课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在音乐学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声乐课在专业课程中属于重点专业、必修课程,在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中处于主干课地位,课程开设为四学年,主要定位在培养中外民族民歌传承人,为中学培养声乐教师,能承担党政、企事业单位和文化馆的独唱、领唱及歌唱辅导工作.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挖掘地方原生态声乐艺术文化,在传承地方声乐基础上发展我国民族声乐.

本课程属理论与技术交替的课程,对声音质量有严格要求,歌唱呼吸控制歌唱声音,在掌握咬字吐字能力、控制声音力度等技术机能训练的同时,对歌唱心理能力做很好的调整,以达到歌唱中的声、情并茂,本课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1.授课方式一对一授课、一对二授课等. 2.课程的连续性是为了声音质量的打造. 3.课程的阶段性是让学生在每一阶段中完善歌唱作品. 4.融合本土音乐,突出课程的民族与地域特色.

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在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充分利用自身教师资源的基础上,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和艺术家来此担当客座教授,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在职教师13人,外聘(特聘)教师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教授共计6人,比例为35.3%,副教授为4人,占23.5%,讲师为2人,占11.8%,助教为5人,占29.4%.从年龄结构上看,50岁以上4人,占23.5%;40岁以上6人,占35.3%;30岁2人,占11.8%;30岁以下5人,占29.4%.本课程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合理,在职教师中,湖南师大2人,天津音乐学院1人,中国音乐学院1人,西安音乐学院2人,河北师大1人,武汉音乐学院1人,本学院培养1人,陕西师大1人.由于本课程的专业特性,在师资配置上以教育型师资为基础,注意表演型师资的配备.

------分隔线----------------------------